南山田中行
唐代 - 李賀
秋野明,秋風(fēng)白,塘水漻漻蟲嘖嘖。
云根臺蘚山上石,冷紅泣露嬌啼色。
荒畦九月稻叉牙,蟄螢低飛隴徑斜。
石脈水流泉滴沙,鬼燈如漆點松花。
南山田中行詩詞賞析
秋風(fēng):一作秋色。
詩人用富于變幻的筆觸描繪了這樣一幅秋夜田野圖:它明麗而又斑駁,清新而又幽冷,使人愛戀,卻又叫人憂傷,突出地顯示了李賀詩歌的獨特風(fēng)格和意境。
詩歌開頭三句吸收古代民間歌謠起句形式,運用了“三、三、七”句法。連出兩個“秋”字,語調(diào)明快輕捷;長句連用兩個迭音詞,一清一濁,有抑有揚,富于節(jié)奏感。讀后仿佛置身空曠的田野,皓月當(dāng)空,秋風(fēng)萬里,眼前塘水深碧,耳畔蟲聲輕細(xì),有聲有色,充滿詩情畫意。
四、五句寫山。山間云繞霧漫,巖石上布滿了苔蘚,嬌弱的紅花在冷風(fēng)中瑟縮著,花瓣上的露水一點一點地滴落下來,宛如少女悲啼時的淚珠。寫到這里,那幽美清朗的境界驀然升起一縷淡淡的愁云,然后慢慢向四周鋪展,輕紗般籠罩著整個畫面,為它增添了一種迷幻的色調(diào)。
六、七句深入一層,寫田野景色:“荒畦九月稻叉牙,蟄螢低飛隴徑斜?!鄙钋锞旁拢锢锏牡咀釉缇统墒炝?,枯黃的莖葉橫七豎八地丫叉著,幾只殘螢緩緩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飛,拖帶著暗淡的青白色的光點。
八、九句再深入一層,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點陰森可怖的境界:從石縫里流出來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,發(fā)出幽咽沉悶的聲響,遠(yuǎn)處的燐火閃爍著綠熒熒的光,象漆那樣黝黑發(fā)亮,在松樹的枝丫間游動,仿佛松花一般。泉水是人們喜愛的東西,看著泉水流淌,聽著它發(fā)出的聲響,會產(chǎn)生輕松歡快的感覺。人們總是愛用“清澈”、“明凈”、“淙淙”、“潺潺”、“叮咚”之類的字眼來形容泉水。李賀卻選用“滴沙”這樣的詞語,描摹出此處泉水清幽而又滯澀的形態(tài)和聲響,富有藝術(shù)個性,色調(diào)也與整個畫面和諧一致。末句描寫的景是最幽冷不過的了。“鬼燈如漆”,陰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;“點松花”三字,又多少帶有生命的光彩,使讀者在承受“鬼氣”重壓的同時,又獲得某種特殊的美感,有一種幽冷清絕的意趣。
(朱世英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詩言深秋之幽冷。
注:
1:塘水漻漻蟲嘖嘖:漻漻,清深也。嘖嘖,聲細(xì)也。張籍樂府:“暗蟲嘖嘖泣我旁?!?/p>
2:云根苔蘚山上石,冷紅泣露嬌啼色:冷紅,寒秋之花也。泣露,宋蜀本作弦露。
3:荒畦九月稻義芽,蟄螢低飛隴徑斜:稻叉芽,九月割稻后,再生之芽也。蟄螢,螢光不明也。蟄,《說文》:“藏也?!?/p>
4:石脈水流泉滴沙,鬼燈如漆點松花:石脈,石隙也。鬼燈,《說文》:“兵死之血為鬼火?!薄痘茨献印罚骸熬醚獮榱住!弊⒃?:“精在地,久為磷,遙望烱烱然,火也?!?如漆,如漆燈明亮也。古墓有漆燈。松花,鬼火沾上松枝,點綴如花。
附:
劉辰翁評曰:每造語不覺其苦。
陳本禮評曰:五六已入鬼境,末二鬼氣逼人。
闕名評曰:作二解讀,便得秋暮于南山田中夜行神理。
--------鳳尾竹客 撰<李長吉歌詩箋注輯評>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