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而遠之
成語名字:敬而遠之
成語發(fā)音:jìng ér yuǎn zhī
成語解釋:敬:尊重;遠:不接近;之:指對象。尊敬他又不接近他。
成語出處:先秦 孔子《論語 雍也》:“務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,可謂知矣?!?/p>
成語繁體:敬而遠之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動賓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含貶義
成語結構:偏正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正音:而,不能讀作“ěr”。
近義詞: 敬若神明、 若即若離
反義詞: 平易近人、 和藹可親
成語例句:若遇此等人,敬而遠之,以免殺身之禍。(清 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十一回)
敬而遠之的成語接龍
梁孟相敬 -> 敬而遠之 -> 之乎者也
敬而遠之的成語故事
春秋時期,孔子認為仁包括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、智、勇、忠、恕、孝、悌等,實行的方法是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和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”。學生樊遲問怎樣才算智,孔子說:“務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,可謂知矣。” 【出處】務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?! 墩撜Z·雍也》 【解釋】表面上表示尊敬,實際上不愿接近。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諷刺話。 【用法】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有顧慮不愿接近 【結構】動賓式 【相近詞】敬若神明、若即若離 【相反詞】平易近人、和藹可親、形影相隨 【其它使用】 原來對山外來人敬而遠之的少數(shù)民族群眾,大大方方地將來自國內外的游客迎進家中,過一把民情風俗癮。
敬而遠之的相關成語
敦風厲俗、順手牽羊、一定不易、蹈常襲故、見貌辨色、如臨深淵、改弦易轍、自告奮勇、虛應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