難兄難弟
成語名字:難兄難弟
成語發(fā)音:nán xiōng nán dì
成語解釋:難:患難。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;才德相當(dāng);難分高下?,F(xiàn)多反其義而用之;指二人同樣壞。
成語出處: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德行》:“陳元方子長文,有英才,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,爭之不能決。咨子太丘。太丘曰:‘元方難為兄,季方難為弟?!?/p>
成語繁體:難兄難弟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聯(lián)合式;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形容兩兄弟都好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:聯(lián)合式成語
產(chǎn)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正音:難,不能讀作“nàn”。
近義詞: 一丘之貉、 患難之交
反義詞: 反目成仇、 恩斷義絕
成語例句:其以半殖民地的風(fēng)貌出現(xiàn)于世界也,和我們實在是難兄難弟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(chuàng)造十年續(xù)編》)
難兄難弟的成語接龍
國步艱難 -> 難兄難弟 -> 弟子孩兒
難兄難弟的成語故事
東漢時期,穎川縣官陳寔廉潔奉公,百姓十分愛戴。他的大兒子元方與小兒子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,被朝廷重用,他們的頭像被掛在城墻上成為百姓學(xué)習(xí)的典范。他的孫子們問他們的父親誰的功德高,陳寔說:“元方難為兄,季方難為弟。”
難兄難弟的相關(guān)成語
遞勝遞負(fù)、無尤無怨、自始至終、縮頭縮腦、一鱗一爪、再接再礪、去太去甚、浩然之氣、餓虎撲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