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不思蜀
成語名字:樂不思蜀
成語發(fā)音:lè bù sī shǔ
成語解釋:蜀:指三國時(shí)蜀國。蜀后主劉禪投降司馬昭后;被安置在洛陽仍過荒淫生活;快樂得不想回國。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。
成語出處:晉 習(xí)鑿齒《漢晉春秋》:“王問禪曰:‘頗思蜀否?’禪曰:‘此間樂,不思蜀?!?/p>
成語繁體:樂不思蜀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貶義成語
成語用法:緊縮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貶義,形容忘本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:緊縮式成語
產(chǎn)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正音:樂,不能讀作“yuè”。
近義詞: 樂不可支、 樂而忘返
反義詞: 落葉歸根、 戀戀不舍
成語例句: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,或飲或食,忽踴忽歌,大有“此間樂不思蜀”之意。(魯迅《月界旅行》第七回)
樂不思蜀的成語接龍
自得其樂 -> 樂不思蜀 -> 蜀得其龍
樂不思蜀的成語故事
三國時(shí)蜀國昭烈帝劉備死后,劉禪即位。諸葛亮死后,蜀國滅亡。后主劉禪投降了司馬文王司馬昭。司馬昭宴請(qǐng)劉禪,故意安排蜀國的節(jié)目,劉禪看得津津有味,司馬昭問劉禪感受如何,劉禪說:“此間樂,不思蜀”。司馬昭譏笑他麻木不仁。
樂不思蜀的相關(guān)成語
進(jìn)可替否、空室清野、千人所指、神不守舍、勢不可當(dāng)、毛骨悚然、明眸皓齒、吐珠于澤,誰能不含、豺狼之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