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令智昏
成語名字:利令智昏
成語發(fā)音:lì lìng zhì hūn
成語解釋:利:利益、私利;令:使;智:理智;昏:昏亂;神志不清楚。形容因貪圖私利;使人頭腦發(fā)昏;甚至失去理智。
成語出處: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贊》:“鄙語曰:‘利令智昏?!皆濕T亭邪說,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,邯鄲幾亡。”
成語繁體:利令智昬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貶義成語
成語用法:主謂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貶義
成語結構:主謂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正音:昏,不能讀作“yūn”。
近義詞: 見利忘義、 利欲熏心
反義詞: 見利思義、 舍生取義
成語例句:獨苦國人無識者,利令智昏,則不免受其餌矣。(章炳麟《敬告對待間諜者》)
利令智昏的成語接龍
流年不利 -> 利令智昏 -> 昏天暗地
利令智昏的成語故事
公元前262年,秦昭王派大將白起率軍攻打韓國,秦軍攻占了野王。上黨守將馮亭將上黨奉獻給趙國換取保護,趙孝成王聽信平原君趙勝的意見接納了上黨,結果秦昭王派白起進攻趙國,在長平殲滅趙軍40萬。司馬遷評論平原君是利令智昏。
利令智昏的相關成語
拔劍論功、一字千金、十日之飲、犖犖大者、火耕水耨、相得益彰、呼之即來,揮之即去、切齒腐心、崇論宏議